出版及資源

出版及資源

從玩家到桌遊設計:打造我們喜歡的生態桌遊!

✏️ 你最近有沒有玩過一副關於香港生態的桌遊?

桌上遊戲無疑是本地一種相當普及的餘暇活動,無論是跟朋友聚會,郊遊露營,或純粹消磨時間,桌遊都是輕鬆有趣的玩樂媒介。不同的社交場所,如樓上咖啡室和派對場地,總會收藏了各種桌遊玩意。香港常見的桌遊離不開版圖和卡牌遊戲,前者包括陪伴我們成長的大富翁、生命之旅;後者有UNO、三國殺、狼人殺等。我們的國粹麻雀其實也是桌遊之一!

但要把桌遊跟教育扯上關係的話,它們倆好像是兩碼子的事。這個大眾用作消遣的媒介,能夠在本地教學中普及嗎?

✏️ 設計一副好玩又能用於環境教育的桌遊,究竟要具備甚麼元素?

喜歡玩桌遊的朋友都希望研發一副更好玩的桌遊吧!其中一個心理學理論叫作「心流」 (Csikszentmihalyi, 1990)。 理論帶出如果桌遊的挑戰性高而玩家能力較低,玩家會感到憂慮不安;如果挑戰性低而能力較高,玩家會感到放鬆或無聊。但如果桌遊的挑戰性與玩家的能力均等如高水平,玩家在過程感到滿足和成就感、投入遊戲而不覺察時間和環境的改變,能夠帶人進入這個心流的狀態,也許就是好玩的桌遊。

理解到何謂好桌遊,但如何在遊戲實踐教學呢?遊戲式教學亦有一些設計原則,遊戲需要訂定並聚焦於學習目標。遊戲設計須建立行動原則和限制,同時具一定程度競爭,讓玩家感到挑戰性,同時保留並依賴想像的空間來誘發遊玩過程的決擇和動機。當然,遊戲之中需要容許玩家以安全的方式體會真實現象,並鼓勵學習者在遊戲中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。而以上所有原則的目的都是旨在教學,利用趣味性來引發學習動機以及思考,加強學習效果 (高豫, 1996)。


我們於2019年籌辦了「環保基金 香港生態桌遊大使計劃」,藉此發掘對環境教育及桌遊教育有熱忱的大專生參與活動。

計劃透過對大專生進行培訓,加深他們對本港生物多樣性的興趣及保育意識。然後成為香港生態桌遊大使,致力推動本地桌遊環教的應用及發展。計劃召集了全港各大專院校學生組隊參與計劃,不論原先是否修讀生態學或相關學科,他們都懷著對桌遊設計的興趣、對本地生態保育的抱負,主動積極參與了整個計劃活動。

於計劃的起初階段,透過多次互動講座、桌遊工作坊以及各類型的戶外考察,大專生從零開始有系統地認識環教桌遊的實踐、概觀香港本地生態、認識箇中的生態知識以及遊戲設計,同時增加同學對相關主題的興趣。

馬博士帶領大專生認識環境教育
初次到海岸考察

培訓過後,各組大專生與他們的生態研究主題相關的生態專家導師進行配對,另外亦有桌遊設計顧問和圖像設計顧問一同交流。透過與專家顧問的互動包括會議、試玩桌遊雛形等,讓團隊親身測試生態桌遊,並繼續改良遊戲設計,提升生態知識套用以及桌遊趣味性。

建立遊戲雛型讓專家試玩及評價
《潮間生息》成品

最後,五款由大專生與專家團隊在計劃過程中成功研發的生態桌遊,於試玩會暨結幕典禮展示。作為玩家的環教工作者與教師有機會跟大專生進行環教桌遊研討,又藉此分享各自的工作專業,所應用到環教桌遊的需求與可行性。大專生則向玩家分享研究過程的經驗以及製作心得。透過有系統的討論,迸發新想法,為香港桌遊環教帶來更多的可能性。

桌上遊戲確實有獨特的魅力,把自然環境的本體和知識帶到每一位玩家眼前,邊玩邊學。在香港的環境教育活動中,以桌遊用作教學媒介還有無限可能!如果你對環教桌遊有新奇有趣的想法的話,快來聯絡我們一起探討開發的可能性!

參考文獻:

  1. Csikszentmihalyi, M., & Csikzentmihaly, M. (1990). Flow: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(Vol. 1990). New York: Harper & Row.
  2. 高豫. (1996). 迎接電腦遊戲時代, 新新人類新新文化---電腦遊戲在兒童教育的新角色
撰文:本會團隊